肃亲王豪格为什么没有继承皇位?

题目有点不准确,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不假,但是并没有获得大家的力挺,甚至两黄旗都对他做不到鼎力支持,所以他才与皇位失之交臂 。
肃亲王豪格为什么没有继承皇位?
文章插图
豪格并不得皇太极的宠爱,因为豪格的性格问题,多次遭受皇太极的谴责和惩罚,崇德元年【1636】四月,豪格刚封肃亲王不久,就对外泄漏他爹的话,还对他爹有怨言,因此被降为贝勒 。
崇德三年【1638】因为军功,豪格才复封亲王,没多久又降郡王,直到后来崇德七年【1643】松锦之战再次立功才复封亲王 。
看看,几次升降,皇太极还多次毫不避讳两黄旗重臣们斥责豪格,因此,在两黄旗大臣心中,都知道,皇太极并不属意豪格,豪格并没有后世人想象的那么重要,就是因为皇太极从来没在大臣面前给豪格留面子,直接导致皇太极死后夺位之争中两黄旗随随便便就放弃了豪格 。
肃亲王豪格为什么没有继承皇位?
文章插图
另外,也是比较重要的一条,豪格也算立功无数了,但是他爹竟然没有给他一个旗主当当,皇太极本人拥有两黄旗和正蓝旗三旗,都是亲自掌旗,并没有授予大儿子豪格一个旗主,豪格只有若干牛录,在身份上自然比不了身为旗主的代善、多尔衮、多铎等人,影响他图谋汗位,同时,这一条也直接影响豪格在两黄旗大臣心中的地位,豪格并不得亲爹的亲信们的拥护 。
肃亲王豪格为什么没有继承皇位?
文章插图
豪格的生母死的早,在皇太极大封五宫时没有位列一席之地,对豪格的身份上也是硬伤 。
肃亲王豪格为什么没有继承皇位?
文章插图
崇德八年【1643】八月十四,满洲亲贵商量新君的时候,两黄旗大臣由索尼和鳌拜带头提议拥立皇子,拥立豪格和拥立皇子能一样吗?就是因为豪格和两黄旗大臣们没有取得内部的共识,豪格又愤慨的意气用事提前退席,才让聪明的多尔衮抓住漏洞,拥立福临继位 。
就是这样 。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谢谢!咱们史料说话,谢绝以讹传讹 。
其他网友观点这是多方博奕的结果,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顺治(福临)的生母庄妃(大玉儿) 。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暴病而亡,他生前未能指定皇位继承人,按制应由八王共举“贤者” 。肃亲王豪格是长子,当时34岁,为皇太极继妃所生 。豪格早在太祖、太宗时期就曾领兵南征北战,颇有战功,实力很强 。皇太极曾亲自统率的正黄、镶黄两旗拥立豪格 。豪格本人又统正蓝旗,在满洲八旗中,他已拥有三旗的力量 。此外,索尼、鳌拜等大臣也支持他 。
庄妃先找到哲哲皇后,向皇后分析了目前的形势:不管豪格还是多尔衮谁继位,都要发生一场血战,结果都是不堪设想的 。如让福临继位,可以保住清宁宫的特权,避免相互残杀 。皇后是个无能的人,听完庄妃的话后决定支持庄妃 。于是,皇后和庄妃一起劝说豪格支持这个方案 。豪格虽然明白这个道理,却总觉得委屈 。他回到家中后,大喝一场,大醉入睡,醒后便心灰意冷,对侍候在身边的爱妻说:“我德小福薄,不堪继位 。让皇九子继位还可以,如果让多尔衮继位,我决不允许 。”
然后庄妃又面见多尔衮 。她对多尔衮说:“论功劳地位,王爷是有资格登大位的,但先帝有子,头一个豪格就不会甘心 。先帝其他年长的儿子,以及代善一支,都会反对你 。到那时,国中岂不就大乱了吗?王爷要以国家为重 。大清初建,不能自己乱了阵脚 。清宁宫决意不再拥立肃亲王豪格 。他虽然是太宗皇帝的长子,为人又忠厚直爽,但只知其武,不知其文 。今后,大清要叩关而入,问鼎中原,这副担子他挑不起来 。”多尔衮听到后宫不再拥立豪格,松了一口气 。庄妃接着提出:“我儿福临年方6岁,可传先帝遗命,立他继承,以王爷为摄政王 。王爷虽不居帝位,但国政全可由你做主,我从中支持 。你岂不如同实际的皇帝一样 。这样,众亲王无法反对,不会发生内乱 。”多尔衮明白如果因自己夺位而发生内乱,对自己对国家都不利 。再说,后宫、豪格、科尔沁联合起来和他作对,他的力量怕是抵挡不过的 。多尔衮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放弃了自己登位的意图 。
肃亲王豪格为什么没有继承皇位?
文章插图
5天后,在诸王贝勒大臣会议上,多尔衮提议拥立皇太极的第九子6岁的福临为帝,由他和济尔哈朗(努尔哈赤弟)共同辅政,等福临长大后,立即归政 。这一折衷方案,立即得到会议主持者代善的支持,很快被会议通过成为决议 。
庄妃运用灵活巧妙的手段,终于平衡了各派力量 。拥立幼帝并以摄政王辅政,是一个解决择君危机的折衷方案,既照顾了各方面的利益,又有利于发挥多尔衮等人的才能,维护了满洲贵族的团结,以求入主中原 。多尔衮与豪格的主动退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这种共同利益的认同 。其次,也是满蒙联合的需要 。蒙古是满族的坚定盟友,也是满族入主中原必须依靠的力量 。福临是庄妃的嫡子,也是蒙古科尔沁贝勒的外甥 。福临即位本身就是满蒙联合的象征 。福临继位,避免了皇室内部的一次大分裂 。
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福临在沈阳继承帝位,第二年改元顺治,是为清世祖 。尊哲哲皇后和生母庄妃为皇太后 。
其他网友观点后人多论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之所以没有继承皇位是因为他装C假意谦虚说自己“福少德薄,非所堪当”,也就是所谓把加分题做成送命题 。
肃亲王豪格为什么没有继承皇位?
文章插图
(肃亲王豪格剧照)
其实不然,豪格的所谓“谦让”对事件走向的影响并没有这么大 。当时的态势是两黄旗和正蓝旗支持豪格,两白旗支持多尔衮,镶蓝旗偏向于豪格,正红旗、镶红旗处于骑墙状态 。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两黄旗大臣的本意就是支持豪格,而不是只要是皇太极的皇子就行 。
在崇政殿议立新君的前一天夜晚,两黄旗八大臣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等前往豪格的住所,“欲立肃王(即豪格)为君”,其中索尼等6人又“共相盟誓”形成攻守同盟表示死心塌地效忠豪格 。经过这番紧张的密谋,他们又想进行勾兑联络外部支持者,于是时任正蓝旗固山额真的何洛会、时任议政大臣的扬善两人前往镶蓝旗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府邸,将两黄旗大臣的意见告知济尔哈朗,济尔哈朗表示自己也赞同拥立肃王 。
肃亲王豪格为什么没有继承皇位?
文章插图
无论是两黄旗大臣先是布置两黄旗精锐巴牙喇兵(护军)张弓挟矢,环立崇政殿四周,然后自己才依次进入;还是在豪格“谦让”退出会场之后一齐佩剑上前声称:“吾属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这实际上已经进入了武力胁迫的态势,在围绕议立新君的崇政殿周围这个小环境,两黄旗的武力占据了上风——尽管多尔衮兄弟手握重兵,但按当时制度他们进入皇宫议事时每人只能带少量护卫 。
肃亲王豪格为什么没有继承皇位?
文章插图
(崇政殿)
肃亲王豪格为什么没有继承皇位?
文章插图
(巴牙喇兵汉名护军,是从每个牛录中选出弓马武功最好的10人组成,是护卫宫廷的精锐)
肃亲王豪格为什么没有继承皇位?
文章插图
(两黄旗大臣中的索尼、鳌拜后来成为顺治帝的托孤大臣)
所谓“立帝之子”,实际只有一个选项就是立豪格,在这种情况下,豪格以退为进,等待敌人被迫妥协,进而要挟对方立誓服从,这个做法并没有错 。
但是,站在两黄旗大臣的立场,按规矩,作为奴才的他们不能在明面上提出非要立豪格这个皇子,只能提出立皇子——多尔衮斥退索尼、鳌拜就是基于他们本无权参与议立新君事宜,因此,当不愧为“睿”亲王的多尔衮抛出立福临的方案时,表面上符合了两黄旗的诉求,此时,即便两黄旗武力如上述在崇政殿周围的小环境占据优势,但如果坚持立豪格就失去了大义名分,因此只能接受 。
另一方面,多尔衮的正白旗实际上是皇太极将原来的镶黄旗改名而成,这就是身经百战的努尔哈赤当年自将之旗,是八旗中实力和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两黄旗(实际上是原来的两白旗)毕竟是忌惮的——换言之,在盛京乃至整个后金的大环境中,多尔衮的实力更强,玉石俱焚的话,整个后金的国运都难保会不会完蛋 。
肃亲王豪格为什么没有继承皇位?
文章插图
(睿亲王多尔衮剧照)
因此,在争夺皇位过程中豪格失败,是整体政治实力博弈的结果,不能认为他本人存在性格问题或犯了怎样的策略性错误,从多尔衮的角度,当然也并非完胜,只是通过巧妙的安排使得自己获得了实际上的先机和有利地位 。当然,在这之后,多尔衮逐渐利用自己摄政的优势地位排挤整肃豪格并置之于死地,那就相对来说容易多了 。
【肃亲王豪格为什么没有继承皇位?】
肃亲王豪格为什么没有继承皇位?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